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Euro 2024 live scores

日期:2021-05-21

这是百喻经教学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百喻经教学设计

百喻经教学设计第1篇

三维目标

1、了解《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阅读寓言故事,掌握概括寓言寓意的方法。

3、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体会其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2、准确把握各则寓言的寓意,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教法与学法 讲授、 诵读研讨

准备 搜集相关素材并备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殿源自佛教,即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活动场所(故宫太和殿、孔庙大成殿、泰山岱庙天贶殿)。今天,我们追寻佛陀的足迹,一起走进百喻经。

二、了解、认识《百喻经》

百喻经为佛经,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共四卷,它通过故事宣传佛教教义,共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

三、感知

1、品寓言故事,悟智慧人生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1)前三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小组合作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

(2)讨论:愚人食盐

爽,败坏 屡试不爽,爽,差错。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启示:凡事把握限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不能矫枉过正。

渴见水 讨论: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诞的见解,不近情理,认为戒律宽泛,一时不能全部接受,索性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

入海取沉水 (学生自己阅读并谈寓意。)

(1) 了解并讨论 沉香是已知最昂贵的香料之一,今天了解入海取沉水的故事。

(2)链接林清玄《沉水香》

(3)长者的儿子为了想快速卖掉沉香,将它烧成木炭来卖,却没有得到半车炭的价值。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并阐释)

(4)学生结合寓言故事,列举类似例子。

四、拓展延伸

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找出关键性的句子。

2、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3、理出事件的结果或影响。

4、由果溯因,由果及因,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结合课件呈现的寓言类材料审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五、课堂小结

我们对每一则寓言认真地分析,就会从不同的方向流淌出智慧的源泉,从而对寓言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分析。读寓言不仅如此,读其他文本如此。

Euro 2024 qualifying作业:读《百喻经》其他的故事,试着分析寓言材料作文的立意和论点。

板书设计 品寓言故事 悟智慧人生

寓意 人生

教学反思 : 执教者紧扣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参悟寓意,积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阐发哲学意义,立足文本,适当拓展。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调动生活阅历,发挥联想,力求举一反三,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百喻经教学设计第2篇

第3课时教学目标 发掘佛理禅趣,领悟普遍哲理,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了解《百喻经》以寓言说理的深入浅出的写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发掘寓言的佛理禅趣,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分析《愚人食盐》1. 扫描--找出全部因素(故事中涉及的所有人或物)愚人 盐教外人 饮食2.分析--分析因果关系分析事件本身的因果关系 少盐 无味 愚人食盐---- 益盐 味美 --贪盐,自找麻烦 裸盐 口爽 教外人节饮食-- 断食 自困饿--禁食,有害无益综合分析因果关系愚人 --贪多坏事教外人--务少无益3、推理(“正事”正推,“反事”反推)在分析的基础上演绎推理,根据故事的特点或顺着它的意思从正面推而广之,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或将其反面意义转为正面思考和正面表达愚人和教外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俗人食盐、修行人节制饮食都得有度。4、 领悟--参悟佛理出家人不能贪多务得,适当节制饮食,少欲知足,对于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但节食不是------少欲不是-----知足不是------二. 拓展延伸--联系世俗人生,领悟普遍哲理拓宽视野:纵观历史,放眼现实,面向未来(一)《愚人食盐》是一篇佛家教义,作为世俗中人,我们首先联想到的该是人的欲望问题,你联想到了什么?能不能谈谈你的感想?我想起了 一首古诗《穷汉》 唐初诗人王梵志的《他人骑大马》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红楼梦》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身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诸葛亮《诫子书》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Euro 2024 live scores非宁静无以致远。我想说:名车宝马,别墅洋楼;金杯银盏,酒绿灯红;花花世界,滚滚红尘:我只求淡泊淡定,坦坦荡荡。(二)也许有人会联想到为人处世的态度问题吧?那么,打开历史的窗口你联想到谁了? 庄子:面对无序的社会现实,他冷眼旁观,逍遥物外,太没有责任感。陶渊明:面对黑暗的官场,他拂袖而去,隐居田园,品酒赏菊。他不想为人民服务,爱自己胜过爱人民。苏轼:新党执政,他直陈时弊;旧党上台,他也直陈时弊;旧党不容,新党不谅。尽管黄州惠州儋州,一贬再贬,但他勤政爱民,政治热情不减;旷达超脱,创作热情不减。有节有度,千古楷模。王维:亦官亦隐:一面做高官,一面参禅念佛。他带着佛心做官,抛下官欲念佛。当官没有官瘾,念佛不做佛陀。他是真正参透佛理的俗人。拉下历史的窗帘,回到现实的厅堂,你又联想到谁了?时髦女郎:美容美发武汉:再也不要睡了劲酒: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罗阳:为我国航母牺牲的第一人,沈飞集团董事长、航母歼-15舰载机研制总指挥,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长期超负荷工作,于2012年11月25日,在成功完成舰载机起降归来走下航母时,突发心肌梗死,他未能参加庆功会,与世长辞,享年51岁,航母为他鸣笛送行。罗阳生前说:“把一件一件的工作想方设法做好,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时间去感受压力”,“你不去努力地‘蹦一蹦’,就完不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大家的拼搏。”李方勇介绍说,从事航空,特别是和国家使命相关的舰载机项目,要承担的工作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同事回忆:罗阳身体很好,爱运动,年轻时排球打得特别好。他个性很低调,不爱张扬,为人忠厚,做事踏实,极富责任感。”我想说:不是你生命的弦没有韧性,而是你把它绷得太紧。是你自己成就了生命的高度,可也是你自己缩短了生命的长度。你走得太匆忙,给亲人留下了无尽的悲哀,给国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同学们: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读《愚人食盐》的寓言故事我们悟出了哪些人生哲理?1、欲壑难填,在欲望面前,淡泊一点,淡定一点。2、物有分寸,事有节度,凡事有度。只有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才是正道。3、在什么都在提速的快节奏时代,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要懂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4、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三.回顾总结:如何发掘寓言故事中的佛理禅趣和普遍哲理板书:扫描--分析--推理--领悟--拓展以上我们只是从寓言的主体或主要内容出发发掘佛理禅趣的。当然有时我们从寓言的某一侧面去看,也会有许多意外的发现:如有盐就有味道,财富等于幸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苏轼的哲理诗《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四、《百喻经》文学价值《百喻经》在写法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采用寓言的体式,用譬喻的方式说理,这也是佛经说理的常见方式,“借近以譬远,借彼以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 五、运用(作业) 罗阳献身祖国航空事业,英年早逝,有人撰联哀悼“才见虹霓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三百字以内的短评。

百喻经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掌握寓言寓意的概括方法。

Euro 2024 live scores3、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4、体会寓意在现代社会人生中的启示意义,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体会其带给人生的启示。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各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前三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先生在杂文《拿来主义》中说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于外国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他提出,既要大胆地吸收借鉴,又要认真地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新民族文化。佛教哲学,从本质上讲是唯心主义的,是不科学的。但是,含英咀华,弃除糟粕,我们还是能够从禅语中寻觅得一些人生智慧的。

二、复习旧知

1、《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

2、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

3、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

4、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5、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

三、文本感知:品愚人故事,悟智慧人

(一)小组合作探究

前三则寓言分别写的什么事?结果如何?组内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

(组内交流预习作业,组长记录,归纳整理发言结果,推荐代表发言。)

愚人食盐

1、注释: (1)食:食物 .闻已:听罢 益:添加。既:已经。所以:译为“……的原因”。尚尔:尚且这样。口爽:味口败坏。爽,伤害。

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做客。主人请他吃饭,他嫌饭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一些盐。’加盐之后,味道鲜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饭菜变得鲜美了,是因为盐的原因,很少的一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呢。”愚人没有什么智慧,于是就空口吃盐。吃完后觉得味道很差,反倒遭受了痛苦。

2、这故事比喻修行人适当地节制饮食,少欲知足,是对于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但一般外道却矫枉过正,索性提倡禁食,认为这样就可以得道,因此有断食七天或十五天的,结果影响身体,困饿而死,对修行却一点儿没有益处,EURO Cup 2024 schedule这是错误的。那种作法和笨人吃盐一样,是可笑而愚蠢的举动。

3、去掉这层宗教的外衣,故事也可以这样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和盐一样,适当地添加,可以使生活充满滋味,但太多了就会变得苦涩。比如有人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但如工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愚人之所以可笑,在于他的思维出了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盐毕竟是调味品,它必须依托食物才能起作用,只看到盐能使食物鲜美,就误以为盐是鲜美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人生启示: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凡事应努力达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最佳状态。

渴见水

1、过去有个人,愚蠢没有智慧,口渴极了,想要马上喝水,看见由热气流升腾经阳光折射而成的幻影,就以为是水,立即追赶直到印度河。到达印度河之后,面对着河水却不喝。别人对他说:“你因为口渴寻找水,EURO Cup 2024 schedule现在到了有水的地方,为什么不喝呢?”愚人回答说:“如果可以喝尽这些水,那我就喝。但这里的水太多了,都不可能喝尽,所以我不喝。”当时众人听了这些话,都大声地嗤笑他。

2、这个故事原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以为佛教戒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就索性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怜也是很可笑的!

3、在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人惯常的心理。觉得太难了,就干脆不做,浅尝辄止。哪知道渴了就喝,能喝多少是多少,没有人要求你全部喝完。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可以制定长远的目标,但切不可因为目标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

人生启示:制定长远的目标,切不可因为目标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积跬步以至千里。

入海取沉水

1、注释: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沉水:即沉香。欲采取沉香的话,当先将树斫断,放著地上,待时日久了,外层开始朽烂,木中的心节,坚硬且黑,置于水中,则沉了下去,所以叫做沉水,也叫水沉。诣:到、去。

2、【译文】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经过一年,才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了家。他把沉香运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看见别人卖木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3、这故事原来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却之心,如果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经过一年辛苦打捞得到的珍贵香料,烧成木炭卖掉,使珍贵稀少的东西变成了廉价普通的东西,原因在于心情急躁,缺乏恒心和耐心,从而失去了理性的价值判断。它告诉我们: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人生启示:有恒心、耐心,不急不躁,才不至于失去理性判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后三则

一 朗读课文

二 文本感知:品愚人故事,悟智慧人

(一)小组合作探究

后三则寓言分别写的什么事?结果如何?组内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

(组内交流预习作业,组长记录,归纳整理发言结果,推荐代表发言。)

尝庵婆罗果

1、从前有位长者,派人拿钱到别人的园子里去买庵婆罗果来吃。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他吩咐说:“质量好、味道甜美的果子,你就买回来。”于是那个人就拿着钱去买。园子的主人说:“我这树上结的果子,都很好,没有一个不好的。你只要尝一个,就知道了。”买果子的人说:“我现在应该一一品尝,然后才买,如果只是尝一个,怎么能知道个个都很好呢?”接着他取来果子,每个都尝了一下,才拿着回了家。长者见了,厌恶得吃不下,于是全都扔了。

2、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果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致“一切都弃”的结果。这原本是用来比喻:对待佛家的教理,不知道类推,认为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才能相信,最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

3、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知。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我们认识现实世界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另外也可以这样认识: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的实践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

人生启示: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绝对的实践主义会时时碰壁;也不可能;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认识世界重要的思维方式。

诈言马死喻

1、从前有个人,骑着一匹黑马进人阵地攻击敌人。由于害怕,不能战斗。就用血涂在脸上,装死躺在死人堆里。他所骑的马也被别人夺去了。士兵们撤离战场后,他想回家,就割了别人所骑白马的一截马尾。回家后,有人问他:“你骑的马,现在在哪里?为什么不骑呢?”他回答说:“我的马已经死了,只好带着它的尾巴回来。”旁边的人听后说:“你的马本来是黑的,尾巴怎么变成白的了?”他无话可说,被人们所嘲笑。

2、这个故事原本比喻:现在的人们也是如此,自称善良好心,不吃酒肉,却杀害各种生灵,制造各种痛苦毒害,还虚假地自称善良,实际上暗地里无恶不作,这就像那位谎称马死的愚人。

3、故事中的那位骑士,因为内心的恐惧,不能参加战斗,只好装死以求保命,这种掩饰自己内心懦弱,保护自身的行为,有时候是难以避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危难过后,还要沽名钓誉,那就不应该了。故事抨击了欺诈的人心,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手持佛珠,却心存伪诈之人。

驼瓮俱失

Euro 2024 live scores1、从前有一个人,先是在瓮里盛着谷子。骆驼把头探进瓮中吃谷子,结果出不来了,使他感到很烦恼。有一个老人过来告诉他说:“你不要愁,我教你一个可以让骆驼出来的办法。你听我的话,一定很快就可以出来。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出来了。”于是就听了他的话,用刀把骆驼的头砍了下来。杀死骆驼之后,又打破了瓮。这样愚蠢的人,被人们所嘲笑。

2、佛教善于将生活现象上升为对人生的理解,这个故事用意不在于指出解决骆驼入瓮办法的愚蠢,而是通过驼瓮俱失的事实,比喻由于违反了禁条,使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我修养都丧失了。

3、骆驼的头插进了瓮中出不来,要拯救骆驼,势必要打破瓮,而要保全瓮,势必要搭上骆驼,二者必居其一,顾此必然失彼。故事中的人却采取了一个愚蠢的办法,结果两者俱失。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自然不会出现,但我们也常常面临这种类似的两难局面,由于处理不当,结果也就两者俱失了。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侥幸过关,但人格上也就有了一份缺憾,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就会受到处分,影响学业。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如果铤而走险,选择了作弊,那么人格的完善和学业就可能两者俱失。这样我们和那个愚人有什么分别呢?

Euro 2024 qualifying小结:有人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每一则寓言,只要你进行多角度地分析,就会从不同地方流淌出智慧的源泉,从而对文章有创造性地理解,不仅寓言如此,其他一切文本都是这样。切记:读书的价值在于思考!

三、延伸拓展: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

2、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3、、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由此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四、布置作业:

1、请从《百喻经》六则中任选一则,写一篇500字的议论文。

Euro 2024 qualifying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Euro 2024 qualifying】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